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太原老电影院

李栓林 太原道 2020-02-09

我爱健身,每当我步行、骑车或乘公交车,途经太原相对繁华的街头,看到那一个个早已被关停并转或拆了的旧电影院时,想想它们昔日那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再看看它们现在冷落恓惶的可怜模样。我的心,顿时从波峰惨跌到了波底。心里,如看到无情的秋风,沙沙横扫着大片大片的落叶那样凄凉!


听太原影剧院的前辈讲,太原市最早的专业电影院,开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前后期。主要有:人民、宽银幕、解放、红星电影院等。红星电影院第一次是建在上肖墙,后搬迁至下元地区西矿街东侧路南。五十年代放映的电影有: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等。在那个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生活十分单调的岁月里,新生事物电影院的诞生,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太原市内外的观众们,他们如潮水般涌来,可是,有不少观众,却因“票卖完了”,又悻悻而返。


█ 宽银幕电影院


█ 人民电影院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能“看上电影”的愿望,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太原市人民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精心规划,在人口密集、企业众多的地方,先后又建起了山大剧院、长风剧院、湖滨会堂、邮电电影院、七一电影院、东安电影院、火炬电影院、新建路礼堂、太铁俱乐部、星火俱乐部、西山俱乐部、机车俱乐部、矿机俱乐部、太钢俱乐部、建筑工人俱乐部、南宫、北宫、西宫等工人文化宫等。


█ 南宫


█ 湖滨会堂 


█ 红旗剧场


█ 东安电影院


█ 谁能看出来这是哪家?


众多影剧院、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在我市南、北城,河西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高音喇叭播送的“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嘹亮歌声中,人们手持刚买的电影票,满面春风地进入气势恢宏、宽敞明亮的电影院,看着一场场以革命战争为生动题材或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故事片。电影院大幅增多使放映的电影片名更多姿多彩。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难忘的战斗、三进山城、奇袭、沙漠追匪记、智取华山、鸡毛信、小兵张嘎、打击侵略者、野火春风斗古城、五朵金花、刘三姐……一部部新老交替的影片,如迎春怒放的鲜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成了当时许多观众有生以来,“品味”最高的文化盛宴。难怪“老太原”们一谈到当年看电影时的情景时,至今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如数家珍。



电影院,不仅为众多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还是不少青年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许多“自搞”和经人介绍的一对对年青人,名曰是来看电影,实际却是谈恋爱。银幕上面演电影,俩人下面手拉手,悄悄谈着心。影院“成全”了多少有缘人……


█ 推荐阅读: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外景地峪道河


█ 推荐阅读:跟着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穿越回1982年的三晋大地


那时的电影院里,人山人海,常常是座无虚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一丝不苟。有时,有的观众迟到,里面漆黑一片,工作人员打开手电,请他对号入座。发现有抽烟者、吃零食者,工作人员马上制止,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正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才使这个“庞大”的公共场所秩序井然。


█ 八十年代初的太原,群众在排除购买《吉鸿昌》的电影票


当年,那一部部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红色影片,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影片中的题材、故事、情节,有的精彩的话语,却深深选印在“老太原”们的心坎。就拿“精彩”话语来说,迄今被传为佳话。如:《南征北战》中的“又喝到家乡的水了”、“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地道战》中的“各小组注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雷战》中的“这是给鬼子准备的铁西瓜”;《平原游击队》中的“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奇袭》中的“桥下有人!”;《渡江侦察记》中的“香烟、洋火、桂花糖!”等等,这一句句通俗易懂、更幽默风趣的话语,至今让人说起来,忍俊不禁,常常引用。


█ 中北电影院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原的电影院,在带给人们无穷的欢乐、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少数观众带来了经济损失。比如,在购买电影票时,尤其是新的影片上映时,售票口常常是拥挤不堪。有小偷就混在里面偷人钱币。有的人常是挤到窗口,而钱也不知去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解放电影院,还发生了一次女骗子用贰角钱,让抱孩子的妈妈买票,骗子趁机抱走孩子的事件,此事在太原轰动一时。






时间,真比白驹过隙还快,当年看电影那令人难忘的情景,只能定格在深深的记忆中。但是,“她”是那么的让你永远的回味无穷!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家在太原系列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郭家巷往事

家在太原:那橘红色的府东街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广场

家在太原:家住桃园三巷

家在太原:迎泽公园的记忆

家在太原: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家在太原:难忘上马街

家在太原:饮马河边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

家在太原:悠悠文庙上官巷

家在太原:杨家堡,都市里的村庄

家在太原:桥头街,我永远的乡愁

家在太原:家住太原五拐巷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上马街

家在太原:徜徉在迎泽大街上

家在太原:太原的秋天

家在太原:坡子街16号的小院情

家在太原:文瀛公园话今昔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那些飘逝的青春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点滴情怀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的青春记忆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南海子

家在太原 | 我与宁化府益源庆之缘

家在太原 | 精营东边街那个消失的小院

家在太原 | 小五台,从梵音袅袅到书声朗朗

家在太原 | 双塔寺街的变迁

家在太原 | 大营盘,海校,师院……一座大院的百年变迁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文源巷东

家在太原 | 锦绣太原城的花木地名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前那条街

家在太原 | 在西缉虎营小院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搬家

家在太原 | 五福庵的记忆

家在太原 |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村名

家在太原 | 张小苏:后花园的变迁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游园时代,迎泽湖畔无处安放的青春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湖滨会堂,心中一段美丽的梦

家在太原 | 远去的水西关

家在太原 | 张小苏:杂院杂思

家在太原 | 太原地名中的园

家在太原 | 府西街,曾经瓦房满街

家在太原 | 究竟是新源里还是新原里?

家在太原 | 我和北十方院的最后时光

家在太原 | 三条因狭窄而得名的小巷

家在太原 | 散落在太原公园里的那些记忆

家在太原 | 消失的村庄:富民路18号

家在太原 | “后小河”与七一礼堂

家在太原 | 死而复生的大二府巷

家在太原 | 我见证的解放路的几次改造

家在太原 | 细数太原“马地名”

家在太原 | 说不尽的大关帝庙 

家在太原 | 三代迎泽桥,多少人和事

家在太原 | 太原的老旧书店

家在太原 | 迎泽湖畔少年宫,几代人的儿时记忆

家在太原 | 细说晋源那些新地名的历史源流

家在太原 | 太原那些消失的老地名

家在太原 | “韶九巷”名称探源

家在太原 | 四拗村——武家庄

家在太原 | 义井村的回声

家在太原 | 往事如烟典膳所

家在太原 | 寻访姑姑庵

家在太原 | 冶峪,抹不去的乡愁

家在太原 | 拥抱梅山

家在太原 | 遥想侯家巷

家在太原 | 程家村,矿机宿舍区的前生今世

家在太原 | 太原的那些老园子

家在太原 | 太原的那些老馆子

家在太原 | 姑姑庵六号,我的童年回忆……

家在太原 | 记忆中的宽银幕

家在太原 | 水西门外与镇水神兽

家在太原 | 桃园路杏林巷的排房往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